网站升级中

当前位置: 电池联盟网 > 前沿 > 最炫 >

担心手机没电?未来或将用心跳供电

时间:2018-04-15 17:13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综合报道
点击:

  4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压电效应、热能转换、静电效应以及化学反应等多种方法将人体内的机械能、热能、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为可穿戴或可植入设备进行供电。
 
  在《我歌唱我带电的身体》(I Sing the Body Electric)中,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深情地讲述了“美丽、奇特、在呼吸、笑肌”的“行动和力量”。150多年后,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家兼工程师卡南·达格维伦(Canan Dagdeviren)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用研究给惠特曼的诗赋予新的意义。她们正在研究一种可以依托人们心脏跳动而产生电力的装置。
 
  现在的电子产品功能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了1969年将第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关载人设备的处理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可穿戴设备或者可植入设备的期望越来越高。
 
  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和植入式设备的主要缺陷仍然在于电池的续航问题,其有限的电池容量会限制设备的长期使用。当心脏起搏器的电能耗尽后,你需要做的是为病人动手术而更换电池。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在于人体内部,因为人体蕴含的化学能、热能以及机械能都很丰富。这使得科学家们对于设备如何从人体获得能量进行了反复研究。
 
  例如,一个人在呼吸时做出的运动可以产生0.83瓦的能量;人体在平静状态下的热量约为4.8瓦;一个人手臂进行运动时能量的高达60瓦。而一个心脏起搏器只需要百万分之五瓦的能量就可以持续工作七年,助听器只需要千分之一瓦就可以运行五天,而一瓦的能量可以让智能手机正常工作五个小时。
 
  现在达格维伦和同事们正在研究如何使用人体本身作为设备能量的来源。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在动物和人身上测试这种可穿戴设备或可植入设备。
 
  其中一种能量收集策略涉及将来自振动,压力和其他机械应力的能量转换成电能。这种方法能够产生所谓的压电,通常用于扬声器和麦克风。
 
  一种常用的压电材料是钛酸锆酸铅,但其较高的铅含量引起人们担心,因为铅对人体的毒性太大。达格维伦表示,“但是如果要将铅从结构上分解,需要加热到700摄氏度以上。”达格维伦说, “你永远无法在人体内达到这样的温度。”
 
  为了利用压电效应,达格维伦和她的同事开发出可以粘贴在诸如心脏,肺和膈肌等器官和肌肉上的扁平装置。这些设备是“机械隐形”,因为它们的力学特性与它们所处环境较为相似,所以其在运动时不会妨碍到这些组织的正常工作。
 
  到目前为止,这些设备已经在奶牛,绵羊和猪身上进行过测试,因为这些动物的心脏大小与人的心脏大小大致相同。“当这些设备发生被机械扭曲时,它们会产生正负电荷,电压和电流,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收集这些能量给电池充电,”达格维伦解释说, “你可以使用它们来运行心脏起搏器等生物医学设备,而不用每六年或七年电池耗尽后进行手术更换。”
 
  科学家们还在开发可穿戴式式压电能量收集器,这些能量收集器可以戴在膝盖或肘关节上,或放置在鞋子中,裤子或内衣上。这样,一个人走路或弯腰时就可以为电子产品进行发电。
 
  在设计压电元件时,并不需要发电效果最好的材料,这似乎有些反直觉。例如科学家所采用的材料可能只有2%或更低的转化效率,而不是选择能够将机械能的5%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如果它转化得更多,“它可能会通过给身体施加更多的负荷来实现,但用户肯定不希望因此而感到疲倦,”达格维伦说。
 
  另一种能量收集方法是使用热电转换材料将体热转换为电能。“你的心脏每年跳动的次数超过4000万次,”达格维伦指出。所有这些能量都会转换成身体热能而消散——而这恰恰是一种可捕获的潜在资源。
 
  人体热能发电确实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这种能量转换方式往往依赖于温度差异,但人体的体温常常会保持相当恒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内部的温度差异还不足以产生大量电力。但是,如果这些装置能够在收集身体体温的同时暴露于相对凉爽的外部环境中的话,就能够解决问题。
 
  科学家正在探索用于可穿戴设备的热能发电装置,例如为手表供电。原则上人体产生的热量可以产生足够的电力,为无线健康监测仪、人工助听器和治疗帕金森症的大脑皮层刺激器提供电能。
 
  此外,科学家们也试图通过常见的静电效应来为设备供电。当两种不同材料彼此反复碰撞或摩擦时,一种材料的表面可以从另一种材料的表面上夺取电子,积聚电荷,这被称为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一个关键优点是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在内的几乎所有材料能够产生静电,这为研究人员设计各种各样的小工具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我对摩擦起电研究得越多,就越让人激动,它的应用就可能越来越多,”相关论文合著者,乔治亚理工学院纳米技术专家王钟林(Zhong Lin Wang ,音译)表示,“我可以看到我自己将在未来的20年里致力于这项研究。”
 
  不同的材料通过摩擦起电产生的电量有很大差异,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各种材料。研究人员制作了类似于微观城市街区的立方体网格,类似于竹林的纳米线,以及类似于吉萨大金字塔的那种金字塔阵列。王说,这些材料不仅“看起来很漂亮”,而且用金字塔阵列覆盖表面可以将发电量相比于平板增加五倍。
 
  研究人员已经在老鼠,兔子和猪身上进行了相关实验,他们测试了起搏器,心脏监护仪和其他由呼吸和心跳加速提供电能的植入式装置。“我们也在研究是否可以使用摩擦起电来刺激细胞生长并加速伤口的愈合,”Wang说, “另外,我们已经开始了关于神经刺激的摩擦起电实验,以了解我们是否可以为神经科学做出任何贡献。”
 
  王和他的同事也设计了摩擦起电的可穿戴设备。例如他们制造了摩擦电布,可以为配置锂离子电池的柔性腕带充电。这种小工具可以为采用蓝牙技术的可穿戴式心率表提供电能,从而将其数据无线传输至智能手机。“每天人体运动产生的机械能量可以通过我们的布料转换成电力,”王说。
 
  另一种策略依赖于被称为生物燃料电池的装置,其通过酶和身体内的能量储存分子(例如血液中的葡萄糖)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力,或者是汗液中分泌的乳酸。例如,从真菌中提取的纤维乙糖脱氢酶可以分解葡萄糖,并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碳管中产生电流。
 
  酶的选择可能会很棘手。例如,虽然不少科学家在研究中都发现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在植入实验小鼠的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力,但该酶也会产生过氧化氢(一种常见的漂白剂成分),这可能会恶化设备的性能,并且会对身体产生伤害。
 
  在另一项研究中,扫描电子显微图显示,用于实验性生物燃料电池的碳纳米管能够从身体发电。这些试管涂有能够处理天然能量分子的酶,例如可以和汗液中的乳酸盐或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反应。这种工具具有电活性,同时为酶与能量的反应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积,从而允许在一定体积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电力。
 
  法国科学家还创造了一种基于酶涂层碳纳米管的生物燃料电池,其体积大约只有半茶匙,当植入老鼠体内时,它可以通过与血糖反应产生足够的电力,为LED或数字温度计供电。实验还表明,编编织成头带和腕带的织物生物燃料电池可以通过乳汗液中乳酸与酶的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电力,从而为手表提供电能。
 
  据达格维伦所知,这些设备目前还没有上市。但她预测这种技术不到十年就会市场化。而在未来,能量采集设备可能会变得更适用于人体。达格维伦和她的同事们甚至正在研究可降解的发电小工具。
 
  “想象一下,”她说,“把一个装置插入你的体内,而它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降解成分子而溶解到体液中,你不必打开胸部就可以将其取出:我们可以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比如说可随时间分解的丝和氧化锌。”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标签: 电池 可穿戴设备 压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电池联盟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电池联盟)”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503204601
邮箱:cbcu@cbcu.com.cn
猜你喜欢
  • 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 三轮电动车Solo抵达美国首位客户手中

    这款车的17.3kWh的锂离子电池单次充电所需时间3小时(220V充电条件下),如果是110V的话则需要6个小时左右,而单次充电的最高续航里程能达161公里左右。
    2018-05-11 09:56
  • 灵感来源于电鳗的柔性电池:未来或许能为起搏器供电

    与传统电池不同,这款新型电池十分柔软、灵活,由于电池所用的材料可以和我们的身体相容,因此具有促进开发下一代起搏器、假肢和医用植入物的潜力。
    2018-02-25 17:01
  • 可弯曲电池技术已研发,三星可弯曲手机有望明年上市

    科学家们已经研发出一种可弯曲的电池,它有可能为可弯曲智能设备的到来铺平道路。这种高效的电池能够在扭曲的同时储存大量的电荷。
    2018-02-02 13:53
  • 奥迪推出全新智能能源网络试点项目

    当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刚开始出现时,有人担心在电网中增加一大堆汽车可能会使其负担过重,并造成问题。现在,奥迪建立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汽车系统。
    2018-01-22 10:55
  • 穆勒建筑事务所设计太阳能电池板覆盖的学校

    斯堪的纳维亚的穆勒建筑事务所(CF Moller)设计了位于哥本哈根滨水地区的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几乎完全覆盖淡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
    2017-11-01 11:48
  • 电池技术的未来:从超级电容到空中无线充电

    电,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如今人类社会已经无法离开电能。而在消费电子领域,任何数码产品同样依赖电池,同时人们也希望电池寿命能够尽可能地长,减少每天充电的次数。
    2017-09-25 15:53
  • 刚性帆太阳能电池板EnergySail将于明年进行海上试验

    据外媒报道,日本生态海洋电力公司(EMP)近日宣布,将于明年对其刚性帆太阳能电池板EnergySail进行海上试验。EnergySail让船舶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从而在海上进行高效率的运输。
    2017-07-26 17:15
  • SimpleFuel:发明迷你加氢设备 适用于家庭、社区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应对从电力或天然气中生产氢气,目前,公司的家用加氢装置可以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提供1公斤700bar的氢气,支持燃料电池汽车行驶60-70英里的距离。系统通过电解产生氢气,每天可以生产约6公斤氢气。
    2017-07-11 13:37
  • 特斯拉国内再度起火:电池被烧焦,事故原因调查中

    6月11日凌晨3时左右,山东省日照市一辆特斯拉撞击护栏后发生火灾,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从照片来看,着火的特斯拉为一辆白色车型,但车身和车架已经完全烧毁,具体是Model S还是X难以辨认。 铝合金锻造的轮毂也被撞碎,同时又烧灼的痕迹。 可以看到第三
    2017-06-14 10:59
  •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基于NXP产品的汽车BMS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恩智浦半导体(NXP)的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该方案对电池包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电池性能,降低电动汽车运行成本。 新能源汽车爆发,全球动力电池占比在持续上
    2017-05-18 10:29
专题
相关新闻
本月热点
欢迎投稿
联系人:王女士
Email:cbcu#cbcu.com.cn
发送邮件时用@替换#
电话:010-53100736
在线投稿
企业微信号
微信公众号